探讨常用抗抑郁药的治疗机制
随着新技术的出现,人们对大脑有了更好的了解,并希望有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提高特异性和治疗效果。最广泛使用的一类抗抑郁药是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它可以阻止从突触前末端再摄取血清素,允许血清素在突触间隙内积聚。SSRIs的长期治疗也诱导海马齿状回中成熟颗粒细胞的神经发生,这被认为有助于抗抑郁反应。成熟的颗粒细胞表达高水平的血清素受体5HT1A。这些受体与焦虑、抑郁和对抗抑郁药的反应密切相关。
许多证明海马神经发生在SSRIs抗抑郁反应中的作用的开创性研究来自René Hen博士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实验室。他的团队的一项新研究调查了齿状回颗粒细胞上的5 -羟色胺受体在调节对SSRI、氟西汀(百忧解)的抗焦虑行为反应中的作用。研究人员使用多种方法专门针对海马体颗粒细胞内的5HT1A血清素受体。
与人类类似,氟西汀治疗只能逆转小鼠的焦虑和抑郁相关行为,但不是急性的。然而,血清素受体降低90%的小鼠,在焦虑、绝望和感受快乐的能力的行为测试中,对慢性氟西汀治疗没有反应。病毒介导的敲除齿状回颗粒细胞中的血清素受体也导致小鼠抗抑郁反应失败,进一步支持海马中这些细胞上的血清素受体对氟西汀的抗抑郁反应是必要的这一观点。
长期使用氟西汀治疗可促进海马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年轻颗粒细胞的成熟,但尚不清楚是“年轻”细胞还是成熟细胞——或两者都是——对氟西汀的行为反应有贡献。在氟西汀治疗过程中,研究人员使用floxed-cre方法控制5 -羟色胺受体在特定时间点的抑制。在相关的行为实验中,他莫西芬诱导的“年轻”海马细胞中血清素受体的降低未能产生任何抗焦虑或抗抑郁作用,这表明成熟细胞对于氟西汀反应是必要的,而未成熟细胞则不是。齿状回5 -羟色胺受体抢救恢复了对氟西汀的行为反应,证实了这些发现。研究人员继续证明,成熟的齿状回颗粒细胞也介导了海马神经发生的增加,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以及慢性氟西汀治疗后对应激的皮质酮反应的减少。
因此,氟西汀的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似乎主要是通过在齿状回的成熟颗粒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血清素受体起作用。更好地理解SSRI治疗作用的精确机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以调查患者群体治疗反应差异的潜在原因。这些发现可能为更有针对性的治疗焦虑和抑郁障碍提供依据。
出版
- Samuels英航et al。(2015)成熟齿状回颗粒细胞上的5-HT1A受体对抗抑郁反应至关重要。自然神经科学18:1606-1616。doi: 10.1038 / nn.4116